

豫公網安備 41152702000118號
豫ICP備09002785號-3
室外寒風凜冽,室內溫暖如春。
12月1日,淮濱縣固城鄉王營村富友鐵絲網加工廠內機杼聲聲,20多名員工正在工作臺前各司其職,取料、編織、串聯、掛件、定型,經過幾道工序,一塊制成的樹根網便呈現在眼前。
“疫情期間,我就在這里上班了,一個月平均能拿2300元。老公在外打工,我在家照顧老人、接送孩子上下學……”由于要趕制訂單,和筆者聊天時,王營村貧困戶汪友琴依然忙著手中的活計。
樹根網又叫包樹網、樹根移植網,屬鐵制網籃,主要用來包樹根、大樹移植等,運輸時能起到保護樹木根部的作用,產品受到荷蘭、德國、英國等歐洲國家客戶的青睞。
“脫貧致富不是等、靠、要來的,而要靠辛勤勞動來實現。”說起當時把這個企業招進來時的情景,淮濱縣人民醫院駐該村第一書記楊柳仍歷歷在目。
“富有,今天又來啦!”“現在正值關鍵時期,檢查好過往車輛和行人,為村里做好‘執勤員’是咱應盡的義務。”這是疫情防控期間,楊柳與愛心人士代富友見面時經常的寒暄。一來二去,楊柳與他成了好朋友。
那個時候,代富友只是外出創業成功人士,在家鄉還沒有創業。一次聊天時,楊柳說:“你現在可是咱村鄉土人才庫里的重要一員。這么有責任感、有愛心,何不在村里建個廠,帶富一方鄉鄰呢?”
這讓代富友沉思良久,他想起自己19歲時背井離鄉,在外面遭受的各種苦,內心頓時泛起了“漣漪”。
代富友回家后和妻子商量,征得同意后,立即聯系在浙江工作的朋友。“現在樹根網在歐洲很暢銷,訂單很多,我們這兒都做不完,你要是參與,我們大力支持。”朋友回復。
“要得,開干!”代富友立即拿出資金租了村里的一個廠房并購買設備。楊柳則忙著聯系相關部門,裝水電、辦手續和招工。在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的各項準備工作后,淮濱縣富友鐵絲網加工廠很快就建好了。
“你來得真不巧,昨天剛拉走一大車成品。”代富友告訴筆者,“我們這兒根本不愁訂單,工人們都是加班加點地干。前段時間,由于沒有生產夠客戶訂單量,還被罰了一小筆錢呢!我們工廠現有25名員工,其中13名是貧困戶。”
“就業一人、脫貧一家,創業一人、帶動一片。”楊柳說,“從穩就業到奔小康,我們正著眼于貧困群眾的持續穩定增收,把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作為就業扶貧的硬性標準。目前,我們通過扶貧車間、公益崗位、勞務輸出、短期務工、技能培訓等方式,激發了村內貧困人口內生動力,打出了一套就業扶貧組合拳。”